企业制定目标,是为了决定今天应该采取什么行动,才可以在明天获得成果,是以对未来的预期为基础。因此要达成目标,必须采取行动塑造未来,权衡今天的手段和未来的成果,在不久的将来和遥远的未来之间求取平衡。
——彼得·德鲁克《管理的实践》
找到登山的路径
目标明确了,找到了要爬的“山头”,下一步是寻找登山的路径。没有措施方法,要实现目标是空谈。
某酒店致力于提高营业额,酒店经理为此制定了开展饮料促销活动的方针。在晨会上要求大家:“今天我们要力争完成饮料促销任务。”
但活动第一天的促销效果并不尽如人意,没有卖出多少饮料。于是,经理严厉低训斥了服务员们:“你们都要打起点精神,明天要更努力一点。”
结果,第二天情况仍不见好转,顾客们的反映并不明显。面对这种情况,经理再也坐不住了,对服务员们破口大骂起来:“你们就不会动动脑子吗,明天一定要实现目标。”
酒店原本希望通过促销活动实现营业额增长20%的目标,由于计划受挫,只实现了10%。
这家酒店的失误在于,酒店经理只是明确了目标,但没有给到员工实现目标的措施方法。员工想攀登目标那座山,但是没有找到登山的路径。
措施方法太重要了,有了方法,就能“成竹在胸”,锦囊妙计安天下。如果没有措施方法,就只能“望洋兴叹”,目标也就成了数字游戏。
传统的绩效考核,考核双方在订立好目标之后,员工去执行,等到考核期到来时,评估绩效达成结果,做的好的奖励,做的不好的处罚。双方照章办事,出现任何结果都无可厚非。
但在实际操作中,由于缺方法,目标没有达成,绩效考核就变成扣钱(处罚)的多。于是员工就会抱怨、反对,时间一长,负面情绪强化,就会彻底抵触绩效考核。
所以,不是绩效考核不好,而是由于缺乏措施方法,员工达不成目标,被处罚后怪罪于绩效考核了。
那么,到底要找什么样的措施方法呢?寻找措施方法是谁的职责呢?在目标系统中,我们把目标切割成三个层次,即战略目标、运营目标、操作目标,相对应地,措施方法也分成三个层次。
基于战略目标的企业策略
一家养猪的上市公司,他们的战略目标是2000万头出栏,400亿元销售额,同时建立零售终端品牌。
那么要实现这个宏大的战略目标,具体策略是什么呢?是自筹资金,扩大规模,自建零售终端,还是收购兼并,运用上市公司的品牌优势和资本杠杆,短平快的发力?还是组建合资公司,通过控股合作模式来实现既快又稳的发展?
这就好比从北京到上海,可以自驾游、也可以坐动车,还可以坐飞机,还可以徒步,你的选择是什么呢?策略的选择,既要考虑达成可能性保障,又要考虑成本、时间效率等,是一个在局限条件下的综合最优选择过程。
基于战略目标的企业策略,好比大海航行中的巨轮,策略动作大,类似于巨轮拐大弯,其影响效果深远。
比如,一家大型服装连锁企业,期望实现300亿业绩额,提出多品种和大店经营策略,这就是一个运转架构的改变。一家经营连锁药店,采取前店后厂模式,这就是改变了企业的盈利模式,其影响已经超过了本企业内部,甚至影响到行业的操作模式了。
基于运营目标的方法措施
在战略框架下,各部门找到利润增长点,制定好目标,接下来就要思考实现目标的措施方法。
有一家玻璃制品企业,销售部的利润增长点是新客户订单量的增长,那么该如何实现呢?具体的方法措施是什么?生产部的利润增长点是合格率提升,同样该如何达成呢?有什么具体的方法?
这里面要思考,一般情况下,企业开发新客户订单的方法是什么?具体的业务流程是什么?是通过熟人介绍,还是直接上门进行陌生拜访?除了这些常规的方法之外,还有没有创新的措施方法呢?
同样,生产部要提升合格率,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时,合格率处于波动状态,时而在86%,时而在96%,第一步是否可以把合格率稳定在96%的水平呢?
如果这样思考,那么合格率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呢?是技术原因吗?还是管理原因呢?是原料环节出了问题,还是在工人操作技能环节出了问题呢?
基于运营目标的措施方法,需要的是深入问题背后,寻找到本质原因和解决方案,我形象地形容为“挖地三尺、找到魔鬼,一招制胜”。
如果把战略目标和策略比如为“上天”,那么经营目标和措施方法就是“入地”。无论上天还是入地,都是为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“辗转腾挪的空间”。
基于操作目标的行为动作
在战略目标及策略明确下,在运营目标及措施方法清晰后,下一步是找到基于操作目标的行为动作。
对基层员工而言,不是畅谈国家大事和企业经营等宏观策略,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“行为动作”,实现当下的操作目标。
就好比一个士兵,不是想着规划战役,也不是想着如何指挥战斗,而是应该思考如何把当下的枪法练好,到攻城略地时,能够一显身手,保存自己同时消灭掉更多的敌人。
再谈上文提到的新客户订单销售,如果方法明确了,即通过老客户转介绍,上门拜访的方法来攻克,那么到操作层面,具体到每位业务员,上门拜访应该说些什么,应该怎么说呢?应该展示哪些东西给客户看,应该具体做什么动作呢?
这就提到行为动作的两个核心要素:话术和动作标准。
三个层面,对应三个不同能力
好比爬山,要想攀登珠穆朗玛峰,需要坚韧的毅力和超强的能力准备。同样能攀登上珠峰的毕竟是少数,成功亦然。
对于企业高层(老板和CEO)来说,我们要提升是宏观的战略规划、经营策略和操盘能力;对于中层来说,需要提升的是“挖地三尺、找到魔鬼、一招制敌”的能力;对于基层来说,需要提升的是务实的动作执行和管理能力,先当好尖兵,做兵王,再当排长、连长、团长、师长和军长。
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所有美丽的风景都在顶峰。经营企业又何尝不是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