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时期,有个人想要前往南方的楚国,却驾着车朝着北方疾驰而去。当旁人指出他的错误时,他却坚信自己的马跑得快、路费充足、车夫驾车技术好,能够更快到达楚国。而实际上,因为方向判断错误,他最终只会离楚国越来越远。
这个古老的寓言故事,用一种看似荒诞却又发人深省的方式,揭示了一个简单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真理:方向错了,再怎么努力,都只会与目标背道而驰。
战略:实现愿景的方法与手段
使命是“我是谁”、愿景是“要到哪里去”。那么“如何去?”就是我们要谈的战略问题。
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·波特说:战略是一种选择和取舍,做什么和不做什么。
在这个思想指导下,企业得知道什么样领域自己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,才能更好地满足相应的客户及消费者需求;哪些才是属于自己的地盘、该进入哪些市场,不该进入哪些市场!
这便是战略的核心。
战略是组织当下基于未来的阶段性选择。这个选择首先是放弃“不要的”。舍得、有舍才能有得。
关于战略最主要的话题:定位
商业领域里常听说公司要“做正确的事”, 这个“正确的事”就是我们所说的定位。
定位就是一家公司从想做(使命、愿景)、可做(国家法规、商业大势)、能做(独特壁垒、竞争优势)三个维度中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情。
1、想做:
讲的是公司创始人或核心领导人基于使命回答公司想要做多大、想做多强、想做多久的愿景性问题。
它具有纲领性、指引性意义,是公司的长期目标和奋斗方向。
它凝聚人心,是组织与员工的感情契约。
2、可做:
讲的是国家法规、商业大势。
国家法规指的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。当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时,覆巢之下,必无完卵。
商业大势比的是企业领导者的眼光和行动。谁的眼光比较独到、比较长远、看得比较准,那么谁就可抢占先机。
在风口上,猪都会飞起来。这句话,其实说的是眼光和判断问题。当看准了,提早进入这个市场并快速运营起来的企业就可以享受快速增长红利。
3、能做:
讲的是能够持续帮助企业创造价值,而且竞争对手很难超越和模仿的竞争优势。它包括独家资源、知识产权形成的独特壁垒,以及强大的管理及系统能力等优势。
比如说,有些专注给企业提供餐饮服务的公司,它规模可能不是市场上最大的,但因为拥有极低的配送成本,更快速、高效的产品供应,形成了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优势。
而在相对成熟的市场里,比的更多是谁家的管理及系统建设能力更强,最后体现出来的是谁家的执行力强,市场份额就更大。
当清晰明确“想做”、“可做”、“能做”后,企业战略的定位就呼之欲出:就在“想做”、“可做”、“能做”的重合区做“该做”的事!
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,方向不对,努力白费。
当企业战略不清晰的时候,高层不知道企业要往哪里去,目标模糊;
中层不知道如何带领员工做正确的事,无法上传下达;
员工迷茫,无法自我驱动实现目标。即使管理正常,经营得法,企业的方向出现问题,企业整体也会出现问题。
面对2025年更加剧烈的竞争形势,如果“理”不清头绪,整个团队都会向着错误的方向前进。理好了,东风也就来了。
正确的方向就好比是给行程提速。
方向不对,你拼的只能是体力,看谁体力好,风雨兼程,日夜不息。
方向对了,员工工作便会事半功倍,哪怕山高路远也有信心坚持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