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保持好奇,保持稳进,打造敏捷性组织

· 企业动态

2025年,面对未知与变局,我们如何激活沉睡的潜能,破除眼前的迷雾,实现质的飞跃?

这不仅是企业生存的命题,更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叩问。答案或许就藏在“好奇、稳进、敏捷”这三个关键词之中。

2024,已成过去。2025,已然到来。

新的一年,新的目标,新的气象,新的面貌。祝大家新年快乐!

在“总结过去,计划未来”时,我们都期望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”,或者去年过的糟心,新的一年”而今迈步从头越“。那么,在憧憬新目标时,我们准备的如何呢?

这几年,我们的生活存在太多的“不确定性”。昨天还可以正常上班,今天可能会突然被裁员;昨天还可以带孩子上兴趣班,今天培训机构可能就关门大吉了。

但是,真正的聪明人,从不会把“不确定性”当敌人。面对“不确定性”,我们应该如何做呢?

保持好奇,让自己沉淀应对变化的基本能力
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,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。

新闻专业的人,很少有人不知道方汉奇先生,他是新中国教龄最长的新闻史学家之一,先后培养了50多位博士生。先后主编《中国新闻事业通史》《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》等书。

接近百岁高龄的他,始终乐于拥抱生活中的“不确定性”,乐于尝试各种新的社交媒体平台。

1998年左右,通过学生的指导和手写操作指南,70多岁的方汉奇开始学习操作电脑。2010年,84岁的方汉奇发布了第一条微博,粉丝最多时超过175万。2013年,方汉奇就注册了微信,还经常在早晨时用微信给弟子们发送早间新闻。

近几年,方汉奇先生又陆续学会了使用支付宝、网约车......

他曾说过这样的话:

“对新事物保持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本能追求,学新闻的人就是怕落伍、怕落后,要让自己不断地处于时代的前沿,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。”

当你能够接受生活的“不确定性”,以好奇和乐观的心态拥抱它,你会发现它背后隐藏的礼物。

保持精进,让企业难以被取代

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多项政策,如积极财政政策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、扩大内需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等,为明年经济发展筑牢根基,营造良好环境。

会议明确明年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的方针,这不仅为宏观经济掌舵,更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指引。

对企业而言,“稳”是立足之本,“进”是发展目标。

经济周期上行阶段,企业可加快步伐,抢占先机;下行压力大时,则需稳健前行,规避风险。稳健经营意味着少犯错、不犯错,先确保不败之地,再谋发展。

企业要专注自身业务,打造适合自身的发展环境与空间。“稳”为“进”铺垫道路,“进”推动企业长期稳定,二者相辅相成,是辩证统一的关系。

企业间的竞争,本质是优势的较量。过去,我国企业凭借劳动力、土地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,以及强大制造业带来的产品性价比优势,实现了长足发展。

面对新政策与环境变化,企业不能固步自封,必须积极适应,主动塑造新优势。只有紧跟政策导向,洞察市场需求,加大创新投入,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如此,企业方能顺应时代潮流,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稳健前行,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版图。

打造敏捷型组织

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。企业过于复杂的组织架构,往往会“绞杀”我们的战略与执行。

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,不再是简单的“大鱼吃小鱼”,可以实现“快鱼吃慢鱼”,谁的反应更敏捷高效,谁更能把握目标用户的需求变化、提供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,谁就有快速成功、突破增长的机会。

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,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:

一是业务部分快速发展,后方支撑平台却跟不上。企业的职能部门与业务需求脱节,职能部门缺乏对于市场业务的理解,无法提供专业的指导支持,只能被动响应,做一些基础的事务性工作。

这样一来,一线市场团队扛着企业的业绩压力、经营指标,却感觉“孤军奋战”,得不到中后台职能部门的专业服务和资源能力的共享支持。最终结果是要么有的市场团队做到“十项全能”,看不到企业平台的价值,索性“自立门户”;要么是大部分一线市场员工奋战得非常疲惫,却难以得到更好的业绩产出。

二是企业后台管理脱离市场实际,慢慢形成官僚作风,将工作重心放在流程制度的审批执行上,关注管控远远大于关注服务和赋能,甚至相互指责、推诿、内耗严重,导致企业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,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无法快速决策,失去了真正以客户为中心。

结果就是,业务团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花费在做出市场业绩上,而是耗费大量时间在内部事务沟通和关系协调上,自然制约了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经营发展。

因此,企业要想打造敏捷高效型组织,首先就要构建强赋能、高专业度的共享平台。通过共享企业的工具和数据,强化平台价值,使赋能大于管控,实现企业平台的资源共享、信息共享、技术共享等;同时,在核心业务、技术、人才发展等职能上为员工提供高专业度支持,让员工专注工作,轻松上阵。

写在最后

2025年,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

好奇、稳进、敏捷,这三个关键词不仅是我们应对未来的策略,更是每个企业成长的轨迹。

真正的成功不是逃避挑战,而是在风雨中舞蹈,享受每一次跃迁带来的快感。

正如海明威所言:“优于别人,并不高贵,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。”